近日,大众集团、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三大德系巨头携手博世、大陆、采埃孚等11家汽车及科技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共同开发开源汽车软件平台。这场被业界称为“欧洲汽车科技反击战”的合作,剑指一个明确目标,重新掌控数字化未来。
同时,上述11家企业发起的倡议获得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支持,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共享的、开源的核心软件栈来降低不断上涨的研发成本,并促进创新。据了解,该软件栈将适用于各个品牌。VDA总经理Marcus Boll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正在共同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强大软件生态系统,开放、透明且安全。”
破局之路,欧洲车企的绝地反击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但欧洲车企却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特斯拉、谷歌Waymo等美国企业凭借在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芯片、云计算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构建起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车企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快速崛起,挤压传统巨头市场空间。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欧洲汽车软件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800亿欧元,但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不足30%。更严峻的是,车辆核心软件模块中,70%以上的专利掌握在美资企业手中。
由此可见,软件危机已成为悬在欧洲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正因此,部分欧洲车企付出了沉重代价,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三年累计亏损近58亿欧元,保时捷Macan Electric、奥迪Q6 e-tron等重磅车型屡次因软件问题推迟上市。此外,奔驰也在6月份出现了一次车机大面积故障,上海车主王先生描述的“地图数据载体丢失”现象,与北京奔驰车主李女士遭遇的“语音指令延迟超30秒”问题,直接冲击着豪华品牌的技术光环。
为了在转型过程中更为顺利,欧洲企业开始选择携手。从公开信息来看,此次合作阵容堪称欧洲工业“全明星”,包括三大豪华车厂(大众、宝马、奔驰)、四大顶级供应商(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以及ETAS、Qorix、Vector等专业软件企业。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调下,它们将合力打造开源软件平台,由中立的Eclipse基金会管理。
据了解,此次合作采用“代码优先”策略,企业间可直接共享可执行软件模块而非技术文档,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软件官Magnus stberg强调:“作为开放生态系统的共同创建者,我们正通过此战略推动汽车软件的未来。”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种平台式设计是欧洲车企常用的方法,通过基础层开源共享能够确保品牌独立性,而差异化层模块定制,则可以通过信息娱乐、辅助驾驶等功能实现品牌个性。这种“标准化核心+个性化外衣”的模式,既解决共性问题,又保留品牌灵魂。
根据规划,此次合作开发的核心软件栈将于2026年交付,首批量产车2030年驶下生产线。联盟已向法国汽车协会PFA抛出橄榄枝,开放生态的边界正在扩展。
软件定义汽车,全球战场的新对决
当欧洲车企在开源战场上发起冲锋,全球汽车产业早已进入“代码即权力”的新纪元。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瓦解百年积累的机械工程优势,将战场转向代码与数据构成的数字疆域。
例如,特斯拉FSD Beta V12端到端系统的全球推送,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无图时代”。小鹏汽车在欧洲部署的XNGP系统,通过整合段鹏飞团队开发的Fleet Learning车队学习框架,实现巴黎市区平均每天1.2TB的数据回传,使系统迭代速度提升40%。
在博世CEO斯特凡·哈通看来,缺乏AI能力的社会将在全球竞争中落后。为此,博世一直在加大投资,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利用生成式AI将系统训练周期缩短60%,预计2035年相关业务营收超100亿欧元;在智能制造领域,其开发的AI智能体可实时优化2000余个生产参数,使产线效率提升18%。
而在消费端,软件正在创造新价值锚点。从华为ADS 3.0赋能的智能座舱,到九号公司AI电动自行车搭载的路径规划系统,代码正在重新定义“人-车-生活”的关系链。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力量也在以开源模式改写游戏规则。早在2024年6月,10余家中国车企和芯片企业就启动了“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计划”,推出基于Rust语言重构的“小满”系统,实现内存安全率提升90%,已完成158款国产芯片适配。更令行业侧目的是生态构建速度,普华基础软件开放全部源代码后,吸引超过300家供应商参与开发,形成包含自动驾驶中间件、车云一体平台的完整生态。这种“硬件预埋+软件迭代”模式,使整车OTA升级周期缩短至6个月,远超传统车企的18个月周期。
在王坤看来,全球汽车产业将迎来关键时期,首先技术代差方面,目前各家企业都在发展AI技术,未能突破AI训练框架的企业将丧失高端市场入场券。同时,在标准争夺方面,ISO/SAE 21434网络安全标准与中国《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的博弈,本质是数字时代产业话语权的争夺。
王坤表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行代码都在改写产业版图,每一次算法迭代都在重构竞争规则。这不仅关乎欧洲车企的生死,更将决定谁能主导智能出行的下一个十年。当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决定胜负的不再是发动机缸数,而是代码行数;不再是变速箱档位,而是AI算力。在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中,唯有持续进化的开源生态,才能铸就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
富途牛牛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