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口到向世界:南沙的“湾心”野望和产业锋芒
2025年07月01日 17:3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富途牛牛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中国资产正迎来全球资本重估,粤港澳大湾区更是资本关注焦点。在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国家级重磅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湾区之心”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改革开放创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优势、国际高端人才集聚优势。

  去年以来,南沙就举行了多轮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2024年10月,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的116个项目在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会上签约,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今年6月18日,广州南沙国际数港高质量发展大会完成总投资逾154亿元的20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目标规模100亿元数字产业基金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从不缺少小渔村“点石成金”的创富故事,正如香港、深圳,南沙也是由一片珠江河口滩涂起家。

  2005年南沙设行政区,2012年获批建设南沙新区,2015年挂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再到2022年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之后国家部委又陆续出台30余份政策文件,支持南沙发展。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简称“南沙金融30条”),明确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超2300亿元,自2015年自贸区片区挂牌以来增长近1倍。《南沙方案》发布三年来,南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1.5%、总数达13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11倍,新增上市公司5家,实际使用外资220.6亿元。

  “蝶变”的南沙,野心不止于珠江口,而是面向世界。在6月26日至27日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简称投资年会)上,南沙发布“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2个现代服务业+3个未来产业”重点招商方向,在产业发展空间推介环节重磅推介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在产业考察环节带领嘉宾深入广汽丰田现代化生产车间、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诚邀企业家踏上这方热土考察商机、投资兴业。

  招商产业图谱绘就,叠加协同港澳资源和制度创新优势,南沙也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世界科创动能宝库的“金钥匙”。

  战新产业交织的“工业交响曲”

  在6月27日的产业考察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知名企业家代表走进南沙,深入感受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强劲脉搏与广阔投资前景。活动期间,企业代表与镇街有关负责人互动交流,推动政企联动精准对接,激活镇街经济主战场动能。

  踏入南沙这片热土,一部由新能源汽车电机声、芯片仪器切割声和远洋船汽笛声交织的现代工业交响曲,已在耳畔奏响。

  近年来,南沙汽车产业“智能狂飙”。全球“Robotaxi第一股”南沙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携手丰田、北汽、广汽开展的合作量产车型将在今年开始规模化生产;广汽丰田全面融入本土科技生态,拥抱本土供应链,与华为、腾讯、小马智行宁德时代等企业展开合作;华望汽车、立昇汽车科技、丰桥智能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智能制造项目密集落地扩产。

  集成电路产业“串珠成链”。晶科电子从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出发,成长为一间员工规模近2500人的港股上市公司,LED产品在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高端照明等领域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且携手股东在南沙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已落地联晶智能、芯粤能、芯聚能、领为视觉等多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

  “南沙造”船舶享誉全球。中船黄埔文冲打造了多个高端制造名片,陆续交付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世界最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梦想”号超深水大洋钻探船等标志产品;广船国际先后成为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PCTC)手持订单全球第一的造船企业,今年一季度已交付7艘民用船舶并修理改造28艘船,形成了液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三大主建船型和高端客滚船、半潜船、极地船三大优势船型的国际化品牌格局。

  2024年,南沙支柱产业持续巩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9%,汽车产量73.6万辆、产量占全市28.9%,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规上船舶企业产值达159.76亿元,南沙港区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增长5.7%,连续16年成为国内第一大内贸集装箱港口,开辟17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实现对“一带一路”及亚洲方向重要港口全覆盖。

  南沙新兴产业也呈现良好增势,目前已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产值增长34%;生物医药领域瞄准创新药等赛道,集聚超1000家相关企业,打造广州南部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极;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点起步,去年产业产值增长51.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广期所交易额超19万亿元、广数所交易额约75亿元,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在南沙设立,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额超500亿美元,落地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1.1万个。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南沙金融30条”为南沙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高地注入了强劲动能。例如,“支持南沙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推动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结算银行可直接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业务”。

  这些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也将引导社会资本聚焦投向南沙关键共性技术,以金融资源支撑南沙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港澳协同的“湾区样板间”

  《南沙方案》发布三年来,港澳优质资源要素正以更深层次、更广渠道的方式,融入南沙建设发展的脉络之中。在投资年会上,南沙从6个方面重点推介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目前,该片区落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新鸿基TOD综合体、港式社区等众多基础设施和港式配套,已发展成为支撑港人港企“北上”发展的新枢纽。

  一是服务湾区的“交通中心”。庆盛枢纽启动区规划两条高铁、5条地铁、3条高速的综合交通网络,目前通过广深港高铁35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未来可通过广珠澳高铁30分钟直达澳门,广州地铁4号线5站直抵广州大学城,高快速路30分钟到达广州珠江新城、东莞虎门、佛山顺德核心区。

  二是制度创新的“政策高地”。其中,《南沙方案》发布三项重磅财税政策,“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两项政策已为南沙企业和港澳居民减免税额超1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比其他地区8年结转年限,南沙结转年限为13年。

  三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平台”。庆盛枢纽启动区正好处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人字形”交汇点,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大区块之一广州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平台。南沙依托港科大(广州)资源和优势,积极打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已累计孵化师生创业项目超100个,注册公司70余家。同时,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与港科大(广州)三方在庆盛枢纽启动区共建了2万平方米的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并且提供总规模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及14亿元直投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创新支持和深度赋能。

  四是产业共荣的“黄金闭环”。庆盛枢纽启动区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北研-南创-西城-东产-中核”的空间布局:北部以港科大(广州)为核心打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南部建设越秀粤港智谷、奥飞科创总部等产业园,营造智慧科创谷及人工智能枢纽中心;西部布局港式特色居住社区;东部以工业用地和产业园用地为主;中部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人才反哺”的完整链条。其中,已投入运营的载体有越秀粤港智谷、庆盛智造港、AI汇等;奥飞科创总部、湾区创新港、越秀粤港云谷等一批重点产业载体,预计2025年年底之前竣工投入使用。

  目前,庆盛枢纽启动区已集聚超过300家企业,包括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沃森生物三七互娱、蘑菇物联、米奥兰特等多家龙头企业。除此之外,庆盛目前还集聚了广州产投、越秀金控、红鸟基金、木棉花基金、海通证券等10余家产业基金。

  五是承载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石”。随着庆盛枢纽启动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机遇正加速兑现。目前,庆盛可供用地约2752亩。可供工业和产业园用地1105亩,科研用地、综合发展用地约483亩,居住及商住用地约748亩。

  六是宜居宜业的“幸福宝地”。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4月底,南沙人口净增了11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市。近年来,南沙累计集聚了1.1万名港澳居民在此创业生活。今年1-5月,南沙商品房销售面积60.99万平方米,总量排名广州第一。南沙生态资源优越,建成万亩湿地、百里碧道,是广州看海最好的地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齐备而且优质,港澳居民和外籍人士还可以在南沙看“港”医、用“港”药。

  场景开放的“科创转化地”

  开放和创新是南沙这片“试验田”的自带基因。从全国第一支常态化测试的自动驾驶车队,到全球首个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的自动化码头,南沙的深度场景开放,成为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的“关键”。

  2018年,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最先在南沙上路。2022年,南沙获批成为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同年全域开放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2024年,南沙又率先打造国内首例集载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联动联运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体验场景。

  “场景开放是技术研发迭代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了场景企业才能不断提升技术、完善产品,最终实现商业化价值。”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在此前对媒体表示,“在那个时间点,全国还没有自动驾驶测试相关政策,南沙敢于饮下‘头啖汤’,对于科技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在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看来,展望未来,南沙应当把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赋能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

  场景开放的背后,是南沙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对标全球持续优化的“软环境”优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南沙区人大常委会、纪委监委、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政务和数据局、综合执法局等9个部门单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结合企业发展所需、部门单位所能,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以集成式改革全面奏响南沙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最强音。

  始终将企业视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南沙在2024年7月发布了《优化企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强化评估与组织保障等四方面推出16条措施,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的营商环境,培育扶持各类企业在南沙发展壮大。

  今年也是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十年,南沙累计形成了超千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5项、136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在贸易、投资、民生、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司法体系等领域均贡献了“南沙首创”。

  以制度型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无事不扰、随叫随到”的企业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南沙的政策红利才得以成为企业家手中实实在在的政策获得感。

  如今,30万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是南沙经济活力的最直观体现;投资项目密集落地、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强劲,更是南沙产业引力升级的“硬核”印证。面向世界,南沙也将与更多全球优质企业并肩,勇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潮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从珠江口到向世界:南沙的“湾心”野望和产业锋芒
郑重声明:富途牛牛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富途牛牛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基金交易
关注富途牛牛
期货交易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yonnalot.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版权所有:富途牛牛官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